首页 » 2号站注册 » 正文

江松林:岁月更迭 专注旗袍坚守传统_2号站股待遇

导读:社区里的老裁缝:传统工艺在他“手心开花” 8月25日,记者采访到这位老裁缝,虽然岁月更迭,他依然匠心独运,坚守着自己的“私人订制”,坚守着对旗袍文化的尊重。…

社区里的老裁缝:传统工艺在他“手心开花”

岁月更迭 他专注旗袍坚守传统

8月25日,记者采访到这位老裁缝,虽然岁月更迭,他依然匠心独运,坚守着自己的“私人订制”,坚守着对旗袍文化的尊重。

老店铺

为你“私人定制”旗袍

在城区米市社区米市街旁一个非常老旧的小区门口,这间家庭式的、非常不起眼的裁缝店由饭厅改装成缝纫室,十多平方米,一台缝纫机和一张长条型工作台占据了店铺大半空间,室内挂着成品衣服和布料。“这里主要定做旗袍。”裁缝江松林是名中年男子,遂宁本地人,他就是这家家庭式旗袍定做的“老裁缝”。

“我的伯伯是做旗袍的老裁缝,80几岁时离世,伯伯当时跟随一个上海老师傅的徒弟,学了这做旗袍的缝纫手艺。”老裁缝江松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结缘做旗袍的渊源,1962年出生的他,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,因为贫穷,17岁时跟随伯伯学旗袍缝纫手艺。江裁缝说,“别看我是男子,我当初就喜欢缝纫手艺。”

“我从最基本的踩针、缝纽扣学起,一步一步地学会了量体、裁剪、缝纫、熨烫等各道工序,也学会了各种式样、不同难度的服装裁剪缝制。”江裁缝告诉记者,跟随自己的伯伯学成后做起了旗袍缝纫生意,一干就是30多年。

“当时学好裁缝手艺不愁吃穿,现在的裁缝很多都改行做其他生意了。但做旗袍还是有市场的,旗袍很有韵味,是中国国粹,一直都有消费人群。”江裁缝接着说,“裁缝当了30多年了,打算就这么做下去。”

老裁缝

见证行业衰变兴旺

采访期间,江裁缝一直没有停下手中活儿。一件旗袍装半成品,在他娴熟的手里像在跳舞。

“以前都是脚踏式缝纫机,很累,现在电动的更专业、细致。”江裁缝告诉记者,新型电动缝纫机走线操作更方便。江裁缝说,虽然现在有些工序有各种机器代替,但他还是习惯手工活。记者看到,在江裁缝的店里,有一台缝纫小机械、一把电熨斗。其他环节,全靠手工制作,比如旗袍的纽扣、纽扣花样、衣袖袖边、衣边等。

“曾有学徒来学习,但没能坚持下来。时代变了。”江裁缝感叹,裁缝在这个年代不再是昔日的“香馍馍”,年轻人也不会来学这门手艺。

现场,记者看到,江裁缝的手工做衣服是个细致活,从布料到做成衣服,得经过量身、设计、画版、裁剪、缝制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。江裁缝指着门边一件大红色的旗袍成品说:“做旗袍裁缝,因顾客面貌、身材、气质而异。来定做旗袍的顾客,我会为他们挑选布料、花色、款式,作出合身的旗袍装。”

“真正扯布料做衣服才能看出裁缝的真功夫,每个人的身材各不同,恰到好处才能做出贴身的旗袍。”江裁缝说,“好在最近这两年又返璞归真了,很多人开始重新看重手工艺,现在来订做衣服的人很多,单子接都接不完,中老年妇女居多,还有来自全国,甚至外国人也都慕名过来定做旗袍。”

在江裁缝的小店里,记者看到人们对文化的欣赏。然而,像江裁缝这样的传统制作旗袍工艺如何保护或创新发展,却值得我们深思

84